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5:35    次浏览
纯净的室内环境,是都市人对于生活的至高追求,在雾霾肆虐的北京,空气之纯尤为珍贵。为实现“空气之净”,中赫置地内外兼修,将PM1.0有效过滤99%。 远离污染、畅快呼吸成为都市人群对于居住品质的一种奢侈的向往。减少户外活动躲在家里,或可缓解一丝忧虑。但如果住宅不能阻断雾霾和净化空气,则实在是躲无可躲。中赫置地对“至纯于内”的建筑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解决方案:首要关注使用者的感受,因此不采用安装简便且成本低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而是选择相关细分行业中的顶级产品,自主整合研发,形成最优化处理体系。 中赫给出的理由简单朴实,单一的净化设备难于实现对于多重污染源的有效阻隔,实现室内空气的纯净需要由外而内精心布局,来不得丝毫取巧:在外,要尽力营造一个气密性极佳的格局,拒污染于家门之外;在内,要组合新风、过滤、净化与加湿,消解污染于无形之中。由此,中赫置地以严苛标准自我衡量,形成一套独有体系,目标只有一个,将可直接进入血液、常规技术手段无法阻隔的PM1.0,过滤99%以上,保证健康生活中最重要元素的至纯至净。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,首当其冲考验的是建筑的气密性。气密性的营造来自建筑格局的每一个细节:窗,大尺度窗体主体采用三层双中空双银LOW-E镀膜玻璃、并度身定制专属密封条与高强度框架,从设计到加工、安装等环节均以超行业标准严苛把控,使得窗体气密性达到七级水平;门,入户门采自获德国警察系统认证的BIFFAR品牌定制款,其四侧边框的设计,使密封条与墙体全面贴合;墙,厚度达400mm的墙体组合,内含加气混凝土砌块,外附砖墙,构筑坚实的物理屏障。 如果说门窗、墙体的极强气密性是构筑阻挡雾霾的重要“关隘”,那室内运行的独有三重净化系统,则是实现至纯室内环境的坚实“堡垒”。室内杀菌消毒、降尘除霾、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各种环境问题,需要有效、节能的系统解决方案。所以,过滤、净化体系的打造则更为繁杂,也更为关键。 中赫·万柳书院就是完美组合多种顶级装备、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净化效果的绝佳例证。一重过滤:采用霍尼韦尔高效电磁过滤网。对可吸附颗粒直径在1.0微米(PM1.0)以下的悬浮颗粒,进行首次过滤;二重过滤:采用美国RGF的PHI光电离子化空气净化器。在第一重过滤的基础上,PHI净化因子继续沉降PM10、PM2.5以及更加细小的颗粒物,破坏甲醛、苯等有害物质的分子结构,作用于病毒、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等,根除空气中的污染源。 新风:仅仅过滤不能保证空气的流通量和质量,因此,必须组合新风换气系统。依照我国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的规定,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室内空气新风量应达到人均30m?/h,而中赫·万柳书院则把这一标准提升为人均新风量高于50m?/h。居者可根据家中实际居住人数的不同,用自控开关面板随意调节新风量的大小。此外,机电设计的有机配置,使得每个房间都拥有送风口,室内空气几乎可以实现平均每小时换一次。 加湿:过滤+新风依然不够,营造最适宜的湿度环境,不仅服务于居住者的健康,也可为名贵家具,艺术品等提供最佳养护环境。中赫·万柳书院采用斯坦德空气加湿器,将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适宜的40%—60%,在这个湿度范围内,空气中的细菌寿命最短,人体肤感最佳。 社区园林对于社区小环境的空气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,树种配置合理、维护保养良好的园林,确能局部抑制雾霾和PM2.5。为了实现绿植的合理配置,并给业主带来成熟期的园林,中赫置地对于树种的选择、成树的胸径、体态、树冠形状和大小,都有着严苛标准。同时还要强调景致的错落,绿期和花期的有序呈现。为此,中赫人遍寻全国,将数百棵不同品类的老树全冠移植入园,乔、灌、草结合,实现小环境的立体、全周期绿化。 为了住宅内空气“过滤度达99%”这个看不见的目标,为了让这个融合顶尖技术的系统能匹配到尽善尽美,实现1+1+13的效果,中赫置地的技术研发人员经历了超过60次的改进,最终建立了独有的设计、实施、管理流程。在洁净空气已经成为奢侈品的背景之下,中赫让这种“奢侈”成为业主家中必备的“自然”。